查看原文
其他

听完这张专辑的爽快,就像吃完爆辣抄手后再来一碗清甜冰粉

深焦艺文志 深焦艺文志 2022-09-19


深焦艺文志



音乐口碑榜

LIST OF MUSIC


策划 深焦编辑部

深焦音乐口碑榜进入第四期。本期我们主要推荐2022年5月新发唱片。


5月国内音乐界发生的最大事件,莫过于5月27日晚两位不同时代的代表音乐人同时进行线上演唱会直播。如果说孙燕姿可以被00后乃至10后称为“冷门歌手”,那从直播数据对比来看,罗大佑则更有资格被打入“冷宫”。在疫情多发,防疫措施暂无可能放松的当下,或许线上演唱会可以成为现场演唱会的“平替”,但这种随进随出的形式,能在多大程度上吸引有缘人之外的听众,共享那份始于数年前的感动,进而重新发现经典作品,乃至“收编”新世代?这也许值得思考。


说回本月唱片推荐。5月,不少大师级别的音乐人纷纷发片。由Radiohead乐手Thom Yorke和Jonny Greenwood联合Tom Skinner组成的新乐队The Smile发布首张专辑《A Light for Attracting Attention》,英伦摇滚老炮一出手便知有没有。Jonny继续他的乐器演奏实验,Thom在提供天马行空的音乐点子之余也在歌词中疯狂输出,持续社会批判。4月空降Coachella舞台的Arcade Fire也发行新片《WE》,10首歌曲实则为五首组曲,始于这个焦虑时代(Age of Anxiety)引发的绝望,终于充满希望的无条件(Unconditional)的爱。首位获得普利策音乐奖的非古典、爵士音乐人Kendrick Lamar携新专辑《Mr. Morale & The Big Steppers》重磅回归,已被封神的Lamar少有地展现了自己脆弱的一面,用自我控诉重新赋予自己肉身之躯。即使是这些重磅新作,有些也成为了深焦音乐口碑榜的遗珠。不妨来看看,在作者们看来,哪些音乐或许更值得推荐。


下面是5月推荐专辑详情,按照发行时间及专辑名称首字母排序。



上期电影口碑榜张曼玉的定情之作26年后翻拍,连体皮衣找到了新主人


上期动漫口碑榜大热漫改陷入瓶颈,日本动画已无片可看?


上期音乐口碑榜隔离封控的人啊,且听返场七十二小时实录


上期书籍口碑榜随鲁迅漫游都市,听日本文坛“第一奇女子”聊欲望


上期碟讯《瞬息全宇宙》破天荒收录中文字幕,烂到成经典的Z级片20部大合集出碟


本期统筹/编辑 马光辉

音乐媒体工作者



01


专辑名:

A Bit of Previous

艺术家:

Belle and Sebastian

发行时间:

2022/05/06

厂牌:

Matador



Zzz

< 乐迷 >

几乎定义了九十年代后期indie pop声音的苏格兰乐队Belle and Sebastian发行了他们的第十张专辑,这也应该是他们最近三张专辑中最好的一张。曲序的精心安排使专辑起伏恰到好处,不同以往的是,这张能量突出的混音制作和穿插的几首标准偏朋克向的indie pop使整体更具外向气质,不论这是市场因素还是厌倦了过去的轻盈清澈与一丝忧郁。除了室内流行的管弦乐元素,像第二首《If They're Shooting At You》的灵歌/唱诗班合声组元素的加入,以及《Talk To Me, Talk To Me》、《Reclaim The Night》、《Prophets On Hold》等的synth pop复古元素也适当地吸引了关注并丰富了听感,而支撑这些的根基是扎实的、具有天赋的传统作曲(如《Unnecessary Drama》巧妙的转调与旋律),虽然声音上听起来略显传统到不像新千年的新音乐,但创作能令人沉浸的、舒适美好到感人的旋律与声响也绝非易事。的确,你可以相信他们依然是世界上最优秀的indie pop乐队之一。


02


专辑名:

PRO

艺术家:

熊仔

发行时间:

2022/05/06

厂牌:

Sony Taiwan



JoeZhan

< 杂食乐迷,温带复调乐评项目编辑 >

顶着“高学历rapper”名号出道的熊仔其实本已无需证明自己有多专业——前两张专辑中炫过的技可能不比拿到台大电机系硕士学位容易。但这张专辑中他依旧延续自己的创作风格:热衷讲述音乐生涯和针砭行业时弊,横跳在戏谑的自夸和真诚的自省之间,纷繁的wordplay和律动变化;这些特质都会让大陆听众想起AR,这两位“校园系”rapper都在用灵气与火力兼备的real talk延续着中文说唱的批判性可能。


03


专辑名:

MORE D4TA

艺术家:

Moderat

发行时间:

2022/05/13

厂牌:

Monkeytown



胡啪

< 另类摇滚电子音乐鉴赏,以及蹦迪消费权益维护公众号“胡啪”的人肉马甲之一 >


沉寂了整整六年,这个电子音乐发展历程中著名的“1+2>3”的正面样本发布了新专辑, 事实证明没有让追随多年的乐迷白等这么久。从第一首歌《FAST LAND》开始便给人一种临近世界末日,急转直下的压迫感,在合成主音和稀疏的鼓点处理上又营造一层层扭曲的声场实验和独特而不稳定的声音,奠定整张专辑宏大而略带黑暗和不安的基调。到了《NEON RATS》这首整张专辑最长的歌时,一种类似部落呼唤的声音增添了别样的美丽和混乱,虽然听到后半有结构容易预测的缺点,但我相信到现场演出时这个缺点会显得微不足道。


听这张专辑的时候强烈推荐使用高保真音箱或者家里质量最好的耳机,你会从第一首 歌开始起鸡皮疙瘩,一直到整张专辑结束。


04


专辑名:

Mr. Morale & The Big Steppers

艺术家:

Kendrick Lamar

发行时间:

2022/05/13

厂牌:

PGLang/TDE/‎Aftermath/Interscope



瑞甫

< 自动写作冲动的分支计划,公众号:失败者之歌 >


Michael Che在他21年的脱口秀专场Shame the Devil里曾聊到过,在美国黑人社群里没有人关注心理健康这个话题:抑郁症仿佛是一种生活过得太好以至于不应该伤心的特权疾病,毕竟当我们讨论美国黑人社区频发的枪击案时,从来没有任何人提到过他们的心理问题。


在音乐界,我们在之前曾见到Kid Cudi和Kanye West将这个问题带上台面,而Kendrick Lamar在五月发布的新作里则把这个问题进行了全新的阐释。


音乐上,仍由老搭档Sounwave奠定的听感基调几乎一点也不“黑”,这和他之前的作品有很大区别,一定程度上也暗示了内容上的不同——Oklama(KL的别称)将话题聚焦于其成名之后出现的家庭、亲密关系、情感和心理健康问题上,而这一切的思考都是在其作为一个基督徒的三观下进行的。


这样的一张作品很难不让听众感到惊讶,毕竟人们对充满“男子气概”说唱歌手/说唱音乐的认知并非如此:《We Cry Together》中情侣间的争吵所建立的一种事实上两性间的对话, 《Auntie Diaries》对跨性别亲戚传达的人性关爱,《Mother I Sober》里对美国黑人文化中大男子主义弊病的反思,以及出现在专辑各处的心理剖析中那种给听众的真诚感。


尽管在其之前的专辑里透露出来的自省人格、先行曲《The Heart Pt. 5》中向hood寻求爱的信号以及专辑封面中的种种细节都仿佛在告诉我们他将会做出一张与一般的说唱音乐不太一样的作品,但是当他到了这个年龄和这个阶段,也真的做出了这样一张承认自己是普通人、承认自己在成功之外的困境的作品时,我们还是会感到惊讶。若再考虑到他的地位以及嘻哈文化在当下作为一个全球性的草根文化,这张试图打破“generational curse”的专辑所想传达的讯息是非常有份量的。因此,尽管他说这次“我选择自己”,但这样一种选择也可以被视为另一种野心。


当然,这背后也有着一些问题:他对自己/黑人社群所面对的各种问题所采取的“宽恕”的解决,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解决问题?作为一个顺直男,他为其他身份政治上的弱势群体所传达的信息在多大程度上有意义?而这张作品的音乐本身是否又能够经受时间的考验?


但毋庸置疑的是,这是一张值得去仔细聆听的作品,而如果你能成功在Lamar的心绪中感受到共情,它也会传达给你你所意想不到的能量与感动。


05


专辑名:

庆祝一场溃烂

艺术家:

返校日

发行时间:

2022/05/24

厂牌:

兵马司/Indie Works



林艾舒

< 知乎摇滚乐、音乐话题优秀回答者 >

如果不是四川人可能很难想象在吃完一碗爆辣的担担面或者酸辣的老麻抄手之后,再来上一碗清甜的凉虾或者冰粉的爽快。但聆听来自成都的独立摇滚乐队返校日的新专辑《庆祝一场溃烂》,或许可以带来听感的相似体验。密集通透的吉他噪音配上青春鲁莽的词作和敏感细腻的人声,让人听见国内音乐场景里久违的青春噪音。


年轻的返校日身上显然有着许多前辈乐队的影子,尤其是八九十年代的美国独立摇滚乐队以及兵马司一些偏旋律的噪音摇滚乐队。比如,《庆祝一场溃烂》的开场曲《解体》的音色与和弦显然指向Sonic Youth。虽然我对The Smashing Pumpkins不熟,但听到中间的一些作品时脑袋里莫名地蹦出了这个名字,而提到碎瓜,则又想起哪吒或者嘎调的那种青春的、忧伤的噪音。最后则是孤独的利里的第一张专辑。


记得之前采访利里的时候,他们说杨海崧为其制作第一张专辑的噪音时有用到亲爱的艾洛伊丝的方法,不知这次制作返校日的专辑是不是“故技重施”?反正得到的结果是和利里与艾洛伊丝一样:通透舒畅。可以说这张专辑是今年新发行里的一个意外的惊喜,我们不妨继续期待返校日未来的声音。


06


专辑名:

The One

艺术家:

M.I.A.

发行时间:

2022/05/26

厂牌:

Island



肥牛

< 独立撰稿人、活动策划、品牌大使 >

时隔六年,M.I.A.发布了个人最新单曲《The One》,同时宣布将在Island Records厂牌下,推出第六张录音室专辑《Mata》。


在这首久违的新单里,M.I.A.再次为之揉进了她擅长的宗教主题。但,这是欧美乐坛最敢说之人M.I.A.耶!想必很多人会期待这会是一首更加具有破坏性、尖锐且叛逆的歌,尤其在被疫情、战争和宗教矛盾等话题包围的今天。


但就如M.I.A.本人所说,此时的她,作为一个“重生的基督徒”进行创作,比起以往的叛逆、反抗,以发声和斗争为目的,这次的复出她更像一场“向内而生”的仪式,一种对内自我和灵性的探索和袒护。在M.I.A的音乐之路上,她从来不吝啬向世人倾诉自己的童年、成长经历和价值观。这么看来,新专的创作灵感,反倒使她在作为独立个体这件事情上,更加完整了。



07


专辑名:

Beethoven: String Quartets Nos. 15 & 16

艺术家:

Ehnes Quartet

发行时间:

2022/05/27

厂牌:

Onyx

*请前往Apple Music或Spotify试听



马光辉

< 音乐媒体工作者 >


全国多地近两个多月的癫狂状态好像要结束了。在北京,国家大剧院重新开门待客代表着演出行业的复苏。在这样一场具有非常意义的演出上,毫不意外地,人们又选择了贝多芬。6月5日、6日,吕嘉连续两天指挥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上演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和第三交响曲“英雄”。这两部作品的关键词,如抗争、胜利、凯旋等,已将此次选曲和演出的目的昭然若揭,好似我们可以就此与过去两个月的荒诞一笔勾销,却无需过问或质疑这种荒诞是否会以别种形式继续存在。


再一次,贝多芬的音乐成为场景化(occasional)的作品,就像用“欢乐颂”送别柏林墙,又用其作为“欧洲之歌”一样。区别在于,事件或场景本身是否真的具有某种胜利的意义。就此而言,面对今时今日的场景,是否可以在贝多芬的作品中选出更合适的,换言之,更道德的,用以纪念这两个月的抗争?


贝多芬没有生活在标题音乐盛行的时代,他鲜少通过词语而非音乐与人进行沟通。但在其生命晚年,或许是感到大限已至,他开始为其部分创作添加标题。1824到1825年的这个冬天里,贝多芬患上了重度肠炎,有两周时间卧床不起,生命几近垂危,后在医生朋友的悉心调理下才得以康复。这段死里逃生的经历被其写进了第15号弦乐四重奏的第三乐章,并附以标题:一位大病初愈者献给上帝的感恩圣歌(Heiliger Dankgesang eines Genesenen an die Gottheit)。这段乐章以一段卡农开启,众赞歌一般沉静的旋律重现两次后,音乐进入到更有生机的片段,贝多芬在乐谱上写下“感受到新能量”(Neue Kraft fühlend)。短暂的生机过后,音乐重归沉静。在晚年贝多芬的创作中,已经很少能感受到类似“命运”交响曲中那般势如破竹、乃至接近“人定胜天”的力了,他在尝试达成与自己的和解。


1826年10月,贝多芬去世前半年,他完成了最后一部大型作品——第16号弦乐四重奏。在末乐章的标题上,他写下了——莎士比亚“To be or not to be”般的天问,并尝试作答——困难的决定。必须如此吗?必须如此!(Der schwer gefaßte Entschluß. Muss es sein? Es muss sein!)


小提琴家詹姆斯·海涅斯(James Ehnes)领衔的海涅斯四重奏(Ehnes Quartet)在5月27日发行他们录制的贝多芬晚期四重奏系列的最后一张。他们的演奏更着重于音乐自身的生命力,在今天听来,颇有启发。这两首作品,也许对许多国人来说,无论是前者的“大病初愈”,还是后者的“困难决定”,都有着十足的现实意义。在这个场景下,我还是相信,相较于贝多芬早中期情绪充沛的音乐,后期内省的作品,或许更适合思考,也更具有道德意义。


-FIN-

深 焦 艺 文 志 往 期 内 容
《瞬息全宇宙》破天荒收录中文字幕,烂到成经典的Z级片20部大合集出碟

我们习于暴力,却害怕故事


俄罗斯金狮奖得主,从新冠重症中起死回生后,再遭战争蹂躏


是谁在怀念香港流行乐?是谁在不屑《声生不息》?


嗑了药的拉美卡夫卡,用文字对抗当下的苦难

随鲁迅漫游都市,听日本文坛“第一奇女子”聊欲望

被困在视频号里的罗大佑,是否依旧动听


在戛纳,我们看人类如何亲手毁灭一切



用暴力撕碎日本之美,是他影响了吴宇森和昆汀



谁是日本“小说之神” ?



触碰过自杀者的脑浆后,他如一块腐肉走向黑夜的尽头


隔离封控的人啊,且听返场七十二小时实录

他是第三世界的约翰·列侬,却被认作“恋童者”和政治犯


文艺青年末日逃荒指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